2020-04-29 17:36:06 公务员考试网 http://www.huatu.com/ 文章来源:华图教育
报考解惑》》点击咨询历年考情》》点击咨询配套图书》》我要买报考职位》》点击咨询2019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在此发布。本套申论真题来自考生回忆,由华图教育整理,供考生参考。
2019年公务员多省联考《申论》真题(四川上半年卷)(考生回忆版)
注意事项
1.本题本由“给定资料”与“作答要求”两部分构成。考试时限为150分钟。其中,阅读“给定资料”参考时限为40分钟,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。
2.请首先在题本和答题卡上填写(涂)好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,准考证号一律从左到右填写,答题卡上的准考证号横排空白方格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,然后按竖排用2B铅笔涂相对应的数字。
3.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。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铅笔作答的,成绩无效。
4.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,你才可以开始答题。
5.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,否则按0分计。在作答时,不得使用本人姓名,答题中凡出现本人姓名者作违纪处理。
6.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,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,将题本、答题卡及草稿纸留在桌上,在考生座次表对应座号、签名栏内签字确认后方可离开(否则视为未交卷)。
严禁折叠答题卡!
给定材料
材料1
参观海军博物馆,前往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监测站了解大气监测和水文监测情况,学系帆船绳结、与大海亲密接触;跟随古脊椎动物专家的步伐,参观遗址博物馆,寻找恐龙和恐龙蛋化石,学习科学采集和修理化石;深入国外大学校园,感受中西教育异同……近几年来,自然观赏型、知识科普型、体验考察型、文化康乐型、励志拓展型等各种各样的研学旅行活动,在我国许多城市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。
我国的研学旅行,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“游学”,那时多指士人学子远游异地,从师学习,以所学游说诸候,求取官职。两汉承继战国游学之风,学子们远行访师问道,既求闻达也求仕途。唐代旅行学习之风日盛,众多士子走出书斋,多作郊游、远行、交友、边塞之旅。及至宋代和明清,书院盛行,学子们穿行于不同学院的不同学派之中,广采博收,士人旅行制度化,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的主流意识逐渐形成。
20世纪30年代,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组织“新安旅行团”作长途修学旅行,开创了现代我国修学旅行的先河。受外来的修学旅游理念影响,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,一些教育理念较开放的学校开始组织学生修学旅游、出境游学。
2013年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国民旅游休闲纲要(2013-2020年)》首次提出“研学旅行”概念,随后在河北省、上海市等省市试点推行研学旅行。2017年国家旅游局发布《研学旅行服务规范》.从服务提供方、人员配置、研学产品、研学基地、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规范研学旅行服务流程,让研学旅行开始有规可依。此后发布的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》《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》等一系列文件,为研学旅行的规范化发展、标准化建设、品质化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。
2016年12月,教育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《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《意见》指出:“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,通过集体旅行、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,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,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,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。”《意见》明确要求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,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,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,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。学校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,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、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、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;规定研学旅行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。自此,研学旅行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行,各省市也纷纷出台配套文件及细则,比如,2019年1月17日,成都市教育局、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、共青团成都市委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了《成都市教育局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指导意见》。
材料2
2018年12月,S市河西小学开展了题为“寻找儒家文化之根,做骄傲中国人”的主题研学活动,大约300名五年级学生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,走进孔子故里,感悟儒家文化。此次研学活动是学校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设计的“博究六艺”研学课程的一部分。以下是研学活动方案的部分内容。
课程目标:通过参观曲阜六艺城,了解孔子“六艺”(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);通过实地考察、现场体验、访谈等方式,获得语文、数学、科学等学科知识;利用研讨交流、走访等学习方式,培养学生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;设计丰富的研学活动,培养学生探究合作、安全自护、健康环保、文明公德等意识和能力。
课程内容:参与古代婚俗表演等活动,让学生深入了解“礼”在民俗文化中的重要位置,引导学生接受礼仪教育,做崇德向善的有礼好少年;观看《萧韶乐舞》及民间器乐演奏节目,了解儒家文化;举行射箭比赛,了解孔子《矍相圃 》观乡人射箭的原因;试乘古代马车,“穿越”到春秋末期,跟随孔子师徒周游列国; 邀请当地知名书法家现场教学,带领学生学习书法常识,练习书法;观看解谜、解题相关内容,学习体会古代数学的奥妙。此外,学习孔子“八德”思想和名人名家的家风家训。
课程保障:整合校外资源,通过公开招标方式优化课程实施;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告知家长研学旅行的时间安排、出行线路等信息,签订自愿报名参加研学课程协议;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,确定安全应急预案、安全保障措施;加强对承办旅行社服务承诺落实的监督。
实施过程:下发研学手册,学生按照要求完成研学前期知识储备及研学过程中活动准备工作;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合作,制定本小组组规;研学途中,学生身穿汉服,在教师引领下诵读《论语》;开展孔子及儒家思想相关知识竞答活动;实地参观曲阜六艺城,体验“六艺”;开展“儒家文化大讲堂”活动,采用故事讲述、现场交流等方式,让学生感受儒家文化;研学归来,完成研学手册,各班召开主题交流会,畅谈研学感受。课程评价:活动结束后,个人、班级、学校对活动进行全面总结,并写出总结报告。从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、课程实施过程的活动情况(遵守时间、爱护卫生、就餐礼仪、安全纪律、同伴关系)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。评选出优秀研学手册、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,通过班会、学校微信平台、专题展览等形式进行展示。
材料3
结对帮扶、下乡送课、亲近乡土、农耕体验……海东小学五(1)班50名学生在8位老师的带领下,参加了为期4天的“走进新农村?亲近乡土文化?体验农耕生活”主题研学旅行活动。
师生们来到学校结对帮扶的石巷镇中心小学,赠送了一批文具和运动器材。在随后的几天里,两校学生一同上课,一起升旗、朗诵、跳舞、玩游戏,在零距离接触和玩耍中,建立起友谊的桥梁。
上课之余,海东小学的学生们还随当地村民一起下地干农活--锄地种花生、下水田种莲藕、插秧。在村民们的指导下,孩子们有模有样地学起了种藕和插秧。满头大汗的小谢同学说:“插秧真的挺不容易的, 农民伯伯种粮食很不容易,我现在才明白‘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’的意思,以后一定会好珍惜粮食的。”
研学旅行中,学生们都借宿在石巷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宿舍里。在30平方米左右的大通铺上,每个宿舍都是20多名学生“同床共枕”,大家共用一个厕所和一间浴室。这些经历,都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山区小伙伴们生活学习条件的艰苦,他们纷纷表示要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,努力学习,将来帮助山区小朋友改善环境。在整个研学过程中,学生们不仅亲近了乡土自然,体验了传统农耕方式,感受了农民劳作的辛苦和快乐,更学会了观察与思考,学会了做人与做事,收获了科学知识,收获了生活技能。
材料4
“走进古都长安,我就好像走进了一段深刻的历史。了解了古代工匠制作兵马俑的详尽细节,又看到了现代考古人员对待修复工作的专注认真,我对历史又多了一分敬畏之情,在旅行中这种带着学习任务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给了我